30多年前,我去日本京都、金澤自助旅行。在京都時,就曾經看到這一盒信州蘋果饅頭,在小舖陳列販售。
當時沒買,因為不知道內容物長什麼樣子。
今年中秋節前,我去台北市SOGO復興館,再度看見這一盒點心,旁邊附有樣品盒。我彷彿看見睽違已久的老朋友出現,毫不考慮、立刻就買了。
近日拆盒,搭配咖啡一起吃,味道淡甜。
每一個蘋果饅頭,內含有糖10.4公克。
有感而發,無感不作。 喜好大自然,愛讀書,一字一斷。不恃過去人物,不用已成勢力。美,就是心中有愛。
30多年前,我去日本京都、金澤自助旅行。在京都時,就曾經看到這一盒信州蘋果饅頭,在小舖陳列販售。
當時沒買,因為不知道內容物長什麼樣子。
今年中秋節前,我去台北市SOGO復興館,再度看見這一盒點心,旁邊附有樣品盒。我彷彿看見睽違已久的老朋友出現,毫不考慮、立刻就買了。
近日拆盒,搭配咖啡一起吃,味道淡甜。
每一個蘋果饅頭,內含有糖10.4公克。
文章雋永,歷久彌新----讀者文摘中文版 標語
今年暑假期間,我陸續閱讀臉書得到訊息:讀者文摘中文版停刊了。為此,我去台北許昌街的墊腳石書店,買了三本讀者文摘作為紀念。看了文摘封面,才知道該刊中文版創立於1965年,和我同年誕生,今年恰巧滿六十歲了。
我很喜歡舊時歲月刊行的讀者文摘中文版,那是由林太乙女士擔任該刊總編輯的流金歲月。我已經不記得家中何時開始訂閱讀者文摘了,似乎是我還在襁褓中的時候、還不識字、只看得懂配圖的時候,家裡便有讀者文摘的存在。
猶記得,小時候,吃完晚飯,我安然依偎在爸爸的懷裡,手中抱著一本讀者文摘,和爸爸一起同步收看黑白電視機裡頭的美國電視劇<勇士們>。我記得曾經讀過琦君散文<下雨天,真好>,那文章插畫裡,穿著雨鞋的小女孩在雨中快樂玩耍。也記得荊棘(朱立立)的散文<南瓜>,寫她的母親因為肺病,在家中養病,窗外的南瓜熟成,曾經帶給全家人希望與快樂。最後,母親逝世了,全家人失去母親,那份悽然!藍綠色調的插畫中,生病的母親躺在病床上,周圍圍著看顧的孩子們,這份心酸,給予我深刻的印象,可以說,從未忘懷。
我的家中曾經有一大疊、一大疊讀者文摘,精緻美麗的封面,總是吸引我一再重讀。那是我成長的歲月,也是我最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。似乎是直到讀者文摘的封面改變編輯風格,我家才停止訂閱讀者文摘。
除了琦君和荊棘的上述兩篇散文之外,我印象最深刻的文章尚有<豈可一日無此君?----談雞蛋>、<如何成功地吃冰淇淋?> 、以及一篇<獸醫行醫專欄記事>。
<豈可一日無此君?----談雞蛋>走訪了各國名廚,談名廚眼中,工作不可或缺的美味雞蛋。
<如何成功地吃冰淇淋?>教會我吃冰淇淋時,為了避免冰淇淋糖汁在手中融化、吃得狼狽不堪,食用時,必須不斷地旋轉甜筒、舔舐冰淇淋。
<獸醫行醫專欄記事>,是一位外國獸醫的工作手記連載專欄。其中,我感到最難忘的一篇是:有一次這位獸醫必須在凌晨兩點抵達半山坡的農場,替緊急生病的動物醫治。獸醫不認識山路,擔心無法順利抵達農場。農場的主人在電話中告訴獸醫,「別擔心,我會立刻通知整座山的沿途農場鄰居,請他們把照明燈打開。你只要沿著燈走,就會順利抵達農場。」獸醫敘述自己一邊開車、一邊循著沿途的家家戶戶,看見了一盞盞的照明燈,直到獸醫順利抵達目的地。因為人們友善、互助合作的精神,使獸醫的心中充滿感動。
林太乙總編輯主編時期的讀者文摘中文版,給我的感覺是「老派」,一直堅持著「文章雋永,歷久彌新」的摘選風格。之後,該刊改變了封面的風格,我就沒那麼愛了。不過,對我而言,讀者文摘就是一個「安然的存在」,似乎,只要它仍然持續發行,這個地球就會永遠正常運轉下去,直到永遠。
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」,這本老刊物、老朋友,終於在2025年7月,終止發行中文版。隨著網路、短視頻的興起,資訊的提供速度愈來愈快。製作精美、一個月發行一次、摘選好文章的讀者文摘,終於不敵網路時代的快速。 數位時代的浪潮,帶走了錄音卡帶、錄影帶、菲林軟片......。如今,人們也開始擔心紙本書的未來。
我卻認為,雖然讀者文摘中文版這樣的載體停刊了,但是,卻停不了人們對於好文章的終極需求。 未來會如何?是否會有另一種新形式的「仿讀者文摘」(2.0版)重現江湖?對此,我仍然深具信心。
我依然深信,只要人心始終渴望真善美。我們失去的讀者文摘中文版,終將以另一種新形式,煥然歸來。
讀者文摘的最後一期中文版,雜誌內文中,主編並未向讀者正式宣告停刊。只是在封面設計做出通告。
1983年秋季,讀者文摘出版了這本<文華集>,精選中文名作,篇篇精緻美好。
琦君的散文名作<下雨天,真好>,敘述一個永遠不可能再續的童真完美世界。
胡蘭成寫的散文<韶華盛極>,描寫家鄉的兒時情景,農桑生活。
而林太乙總編輯所主編的讀者文摘,何嘗不是「韶華盛極」!
<老周的身體>,是讀者文摘中文版熱門專欄的集結文章,幽默介紹人體的器官與運作。當年,這個專欄紅透半邊天! 非常受歡迎!
<戶外生活>小冊中,教導獨木舟操縱法。我一直很嚮往自己能夠操縱獨木舟,所以,這篇小文,我一直珍藏著。雖不能至,心嚮往之。
![]() |
| 1993年夏季,我到丹麥、瑞典旅遊。在哥本哈根的火車站,發現這張溫馨有趣的明信片。 |
我第一次看見這張旅遊明信片,是在很小的小時候。這張明信片被刊載於中文版的讀者文摘。明信片上,畫著一群安心過馬路的鴨子,維持街道秩序的警察,和微笑、耐心等候的人群與車輛。
當時,小小年紀的我,對這張明信片產生深刻的印象。我想,能夠如此和善對待動物的國家,一定是一個進步、愛護動物的國家。
1993年夏季, 我28歲。獨自前往丹麥、瑞典自助旅行。我在丹麥時,參觀了安徒生雕像、小美人魚雕像、古老的遊樂園蒂沃利花園,去了五彩繽紛的海港,並且去參觀讓人眼界大開的「情慾博物館(Museum Erotica)」。
此外,我在哥本哈根,還去了幾家十字繡小舖參觀,並且買下幾幅空白的十字繡手工藝品,帶回台北。我送了兩幅空白十字繡給姐妹,自己也練習繡了一幅。
旅行的其中一日,我在哥本哈根火車站裏面,一個隨意讓旅客自取觀光明信片的小旋轉鐵架子,發現這張幼年時看過的美麗明信片。我彷彿看見熟悉的老朋友,很高興,立刻從小旋轉架取下一張,作為旅行的紀念品。
最近整理家中的文件,無意間,又看見這張明信片,夾在檔案夾裡面。沒想到距離上次去丹麥,已經過了32年。希望丹麥一切依舊美好,並且仍然繼續印行這張充滿善良的旅行明信片,給所有的旅人。
看看照片中,電視牆下的黑字,是不是很有意思呢?
照片攝於台北市吉祥路的一家關東煮小吃店----「關東本家」,該店電視牆下醒目的小標語,寫得溫馨動人。
「關東本家」是一家有意思的小吃店。店舖整潔簡單。
而「關東本家」所販售的關東煮,食材選項豐富,也販售清酒、可樂等飲料。價位平價,是一般人能夠負擔得起的價位。所以,這家小店,吸引了許多當地的上班族,前來休憩、用餐。
我每次有機會去該店,都會點用一個「淡水阿給」,太棒了,我在台北市就可以吃到淡水阿給了。不用千里迢迢跑去淡水了。並且,我還可以一面喝可樂、一面吃阿給。感覺輕鬆又悠閒。
大塊的油豆腐,裡面包裹粉絲,淋上醬料,就是好吃的「淡水阿給」。
「關東本家」的關東煮,食材選項豐富。
**店家資訊:
店名:關東本家
地址:台北市松山區吉祥路41號(捷運松山新店線、南京三民站2號出口、左轉直走可到)
電話:02-6604-1205
昏 渾 混 混
注釋:
昏:昏昏沈沈。
渾:渾渾噩噩。
混:三聲混,腦袋似混凝土,阿搭媽康固力,不知變通。
混:四聲混,混沌不明,混亂搖擺。
這四枚一組的「福祿壽喜春書郵票」,是書法家于右任所寫,左邊的「復興民族文化」是大版張的版銘。
根據「中華郵政」的網頁資料顯示,這組郵票是:
編號 : 特168特種郵票
類別:年俗、書畫
名稱:福祿壽喜春書郵票
發行日期:民國70年(1981)2月3日
刷色:紅、金、黑
印法:平凹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