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

王冕明白了什麼?

——彈指又過了三四年。王冕看書,心下也著實明白了。
吳敬梓【儒林外史第一回】


大家都知道,國文課本裡有「王冕畫荷花」故事,大意是說,七歲喪父的王冕,十歲時接受母親的安排,受雇當牧童去湖邊放牛。最後無師自通,成為畫荷花的名家。

近日我重讀此故事,有了一些新發現與體會。王冕放牛三四年之間,攢了錢,總是去村學堂向書客買舊書讀。吳敬梓寫道:「彈指又過了三四年。王冕看書,心下也著實明白了。」

明白了,知道了
十四歲的王冕究竟明白了什麼?

他明白了自己的出身、家庭的經濟狀況、母親的難為處、待人接物的道理、自己的個性與興趣、將來可能發展的方向……。

一日,黃梅時節雨後,王冕觀察湖邊的荷花。想到古人說「人在圖畫中」,可惜沒有畫工可以畫下美景。之後又想到「天下那有個學不會的事,我何不自畫他幾枝」。……從此,「聚的錢不買書了,託人向城裡買些胭脂鉛粉之類,學畫荷花」。

此時,他對自己已經有了信心,因為預算有限,暫且把買書的事丟開,把錢拿去買顏料專心畫荷。

下一段小說寫道:「王冕天性聰明,年紀不滿二十歲,就把那天文、地理、經史上的大學問,無一不貫通」。……「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,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,一件極闊的衣服」。…….

所以,王冕未滿二十歲時,已經熟讀了天文、地理、經史的學問,並且閱讀經典圖錄,知道行吟澤畔、自投汨羅江的屈原。

理解自我發展的極限
儒林外史第一回的後半,交代了王冕母親對他的叮囑。
「母親老病臥床。……一日,母親吩咐王冕道:『……你的性情高傲,倘若(因為做官)弄出禍來,反為不美。我兒可聽我的遺言,將來娶妻生子,守著我的墳墓,不要出去做官,我死了,口眼也閉!』王冕哭著應諾。」

王冕的母親「知子莫若母」,瞭解兒子的個性、性向、能力、甚至是兒子能力的極限,認為王冕不是做官的料子,遺願王冕安分做個好畫家,不要弄險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,趨吉避凶。

故事的最後段,王冕觀星象,向秦老說:「你看貫索犯文昌,一代文人有厄!」……最後他為了避掉朝廷徵聘官職,連夜逃到會稽山隱居、病逝。

王冕最後成為「知道自己天命」的隱士。他理解自己的方法是閱讀、觀察社會現象、並聆聽母親、農家秦老的經驗之談。

吳敬梓在【儒林外史】中,寫下了傳統讀書人優美的一面。慈愛的母親、為母親著想的兒子王冕、以及母親至死對兒子的愛護、忠告。

此外,吳敬梓也伏筆寫下王冕處於元明朝代交替時的自知之明、自知天命。我也是最近才對此故事,有了新的理解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