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

2012年度詞選:有感

前言:

近年來,台灣社會開始投票選出年度代表字--其實,是「一字難盡」的。

每一年、每一天,隨著地球氣溫逐漸上升,而地球人仍為京都議定書沒有共識時,......我們宅在自己的空間裡,閱讀海湧的新觀念。我們隨意得到;也輕易忘卻。

為此,個人決定每年自選「年度最佳好詞」,於年末寫給讀友與自己。  



在說明為什麼我會選擇「有感」;作為2012年度最佳好詞時,且容我說一個真實的故事吧。

就在年尾的某個冬夜,約夜間十一時,台北捷運站人潮慢慢減少時,在古亭捷運站的女廁中,傳來一聲驚呼。

當時,我正在洗手,本能地,循聲抬頭看了看。--是捷運站的廁所清潔人員。當然,她的年紀比我大, 大到我可以稱呼她「阿姨」的年紀了。


當她意識到廁所中有若干旁觀者目視關注她時,她說:「有人把沒喝完的珍珠奶茶直接倒入垃圾袋」。並且,是兩大杯沒喝完的飲料,就這麼倒栽蔥式灌進大型垃圾袋。


珍奶灌籃 別人家媽媽累沒關係
好啦,這下子,不僅垃圾袋濕答答了,連大型垃圾箱也濕答答、黏答答了。

人家要下班了。沒想到下班前,仍要收拾這些意想不到的、答答的「不悅」。

沒錯, 捷運站的清潔人員,其工作就是負責清潔工作。不過,清潔人員的工作總有個限度吧,應該不包括被匿名者「糟蹋人」吧?!況且,清潔人員鐘點費又有多高呢?需要為藍領勞工增加不必要的困擾嗎?

2012年,大喊要人民在經濟方面「有感」的,當然是政府。不過,談到生活面向人們總是傾向對於自己的權益「有感」,而對於他人的權益「無感」。


無感蔓延中   誰來超越?
其實,近幾年來,「無感生活」似乎正在台北瀰漫中。 

不論是搭公車、或是捷運,出口總是堵著人牆、難以上下車,「沒有空間感」。人們只顧著自己能夠方便下車就好,杵在車門口的、杵在捷運鋼管上的,大有人在。並且,公車司機、捷運司機也不喊喊,呼籲一下。

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有個「豪豬寓言」,他說,豪豬天生喜歡親近同類,他們喜歡靠在一起,但是因為身上有刺,所以只要一靠近就會痛,又得分開。但是豪豬最後總會「調整出一個最恰當的距離,一個彼此都覺得可以忍受的距離」。(註一)

每次我翻書閱讀到此段「豪豬論」,總是對於台北人的「沒有空間感」感到奇怪。

另,步行台北的騎樓亦是可怕經驗。如今,人們不知為何,不再有謙讓之心了。台北市的騎樓本來就不寬,其寬度頂多容許一至四人(常見的是機車排放騎樓,那麼,其人行寬度只有兩個成人的肩寬了)。


忘我橫行 唯我獨尊
如今,行人已經習慣「橫行」。只要是二人組以上,三三兩兩的,自顧自聊天開心,將同在騎樓對向行走的行人當作空氣看。
此種「橫行」走法,這幾年來頗為流行,也不見好市長呼籲呼籲一下。


再者,談談自行車騎士對於人行道行人的「無感」。只要是風和日麗好天氣,單車騎士紛紛騎車上路,享受雙輪舞動的快樂。但是,到底有多少單車騎士徹徹底底理解、尊重行人道上的行人用路權呢?


這個城市多雨 並且不適合散步
讀友們,請問您是否曾經被背後突然擦身而過的單車嚇一跳?於人行道、窄騎樓走路時,忍受逆向行駛的單車騎士的「不讓」?或者,您是否曾經被背後理直氣壯似的「叮咚叮咚」干擾過步行的心情?(並且,無感類的單車族還會告訴你:「我有叮咚哦」。)

單車族沒想到自己的單車是「一種車」,對自己的車種「無感」,您說奇怪不奇怪?
也不見交通部長出來呼籲呼籲一下。




諸如此類的「無感」,瀰漫咱們的居住空間。其成因為何呢?

我想了半天,勉強想出三個理由:
一、大環境整個景氣不好了,人人自危了;人心傾向自私自利了。況且,反正沒有政治領導人物會呼籲這種「攸關生活品質」的問題(從前俞國華擔任行政院長時代,好歹喊了一句「別教嫦娥笑我們髒」!)

二、三C時代來臨,「宅經濟」、「低頭族」盛行。愈是低頭,愈是捨不得抬頭,便無法抬頭看看周遭。慢慢的,導致對於環境感的失能。

三、沈迷網路、吸毒、酒癮等「上癮」,因此不吃、不喝、不睡覺,導致對於「真實感」的荒疏。(註二)



「有感」,是相對於「無感」的。為什麼我們會對於自利的事情有感?卻對於他人的權益沒那麼「有感」?或者,對於造成別人不方便的事情「無感」?
請諸君集思廣益吧!


最後,且容我簡述一個「廁所文學」笑話,作為「有感」結尾吧。

這是貼在便利商店公廁裡的笑話一則:
甲:「昨晚半夜三更,樓下鄰居拼命摁我家門鈴,真不友善!」
乙:「那麼,你怎麼辦?」
甲:「我根本不理他,繼續吹奏小喇叭。」 



註一:資料來源<窮得有品味>,p111。Alexander von Schonburg著、闕旭玲譯。 商周出版,2006年8版
註二:推薦閱讀:<上癮的真相--青少年上癮問題及邁向康復之路>,王倩倩著,啟示出版,2012年


 

沒有留言: